(资料图片)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余刚正在给40名上海高中生上《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与此同时,还有38名江浙高中生在线上同步收看课程直播。复旦大学于2021年3月推出了首期“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今年已经是第三期。与前两期相比,今年复旦进一步拓展面向学生范围,除了上海市各中学高一在读学生外,江苏、浙江部分中学的高一在读学生也有机会通过校长推荐的方式参与到周末学堂的修读中。相比首期时的13门课程,第二期时的15门课程,本次第三期共计开设了21门课程,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微电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公共卫生等学科方向,涵盖了上海市100多所高中。由马余刚院士主讲的《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正是此次开设的21门课程之一。给高中生们讲核科学,会不会太为难学生了?高中生们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选修这门课呢?来自延安中学高一的钱航说,他从初中起,受到老师启发,就一直很喜欢物理学科。“此前,我读过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对核科学非常感兴趣。我希望通过选修这门课程,进一步加深了解,未来我可能会选择这方面的专业。”他同时表示,来之前想过这门课可能会很难,但他做好了克服困难的准备。
马余刚院士告诉记者,核科学技术这些年发展很快,和国计民生紧密相关,对世界格局和发展也是意义深远,全世界都极其重视。《核科学与技术前沿课堂》这门课主要是让中学生了解核科技,希望能因此点燃中学生对核科学技术的梦想,将来能够投入到这门科学的探索中。同时,为了让高中生听懂这门课,每一次课一个专题、并设计了较长时间的讨论环节。“我们会在课程中提纲挈领式地介绍核科学和它的基础应用,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复旦大学教务处的老师介绍,复旦周末学堂旨在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激发和培养高中生对基础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志向。课程难度、深度定位于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这样有利于中学-大学知识衔接的优质课程,拓展高中学子对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了解,培养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目标,实现包含德智体美劳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发展。复旦周末学堂自开设以来,受到高中生们热情欢迎。第一期和第二期,已经分别有556名学生和668名学生顺利结业。此次第三期,上海一共有来自75所中学的1000名同学选修,江浙一共有来自63所中学的405位同学选修。修读周末学堂课程的学生可在周末走入复旦大学,按照课程内容的安排,参加两学期的学习。除此之外,复旦还为参与同学开通“周末学堂一卡通”,学生可以自由享受复旦图书馆资源,尝遍复旦各大食堂美食,提前体验复旦丰富校园活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骞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频道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